中文域名: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政务 | 英文域名:wlj.ordos.gov.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报送政协鄂尔多斯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郝伟、阿拉腾图雅、李吉日木图等10位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萨拉乌苏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两个公园基础设施及建设科学教育实践研究基地等方面

  (一)完善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规划落实。根据布小林主席考察萨拉乌苏遗址时的指示精神,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遗址(乌审旗段)保护规划和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相关安排,市旗两级积极开展遗址保护研究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以“一馆五区(考古遗址博物馆、综合服务区、核心展示区、科考研究区、生态涵养区、文化体验区)”为抓手,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等相关工作。目前,已建成主题出入口、生态凉亭、木栈道、徒步驿站、亲子线路、休息设施等全长24公里的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徒步项目;考古遗址博物馆已立项批复;乌苏遗址考古体验棚及木栈道、王氏水牛发现地展示棚建设工作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积极向上级文物部门争取相关经费和筹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二)深挖遗址内涵,积极打造旅游研学基地。自从上世纪20年代萨拉乌苏遗址被发现以来,相关研究与保护工作都在不断推进开展。2018年,由市文物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乌审旗旗委政府组织召开了河套人(鄂尔多斯人)发现95周年学术研讨会,会上签约授牌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萨拉乌苏考古工作站和岭南师范大学生考古实习基地。今年,乌审旗与广东新蚁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了“走进绿色乌审,探秘萨拉乌苏”全国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截至目前,今年共接待广东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及我市研学代表团约500人开展了践习和研学活动。

  二、关于强化旅游开发,推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方面

  为切实提升“萨拉乌苏”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已全面启动萨拉乌苏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一是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旅办发(2012)166号等标准,聘请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和中科瑞图(北京)旅游规划设计院专家团队指导完善相关申报材料,编制印发了萨拉乌苏旅游区5A景区创建提升规划。二是推动相邻地区开展联申联报工作。萨拉乌苏遗址与陕西统万城遗址同为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地域相近、文化各异,推动萨拉乌苏旅游区与统万城遗址旅游区联合申报国家5A级景区,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互补,提升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品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创新工作举措,畅通融资渠道。计划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保障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萨拉乌苏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三、关于统筹谋划布局、做好申遗基础工作方面

  萨拉乌苏遗址作为全市历史文化旅游重要名片,已得到市旗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下一步,对照申遗工作相关要求,将按照文物“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萨拉乌苏管理委员会职能职责,在人力、物力及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和相关基础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协调争取上级部门给予支持指导,在项目申报、项目经费、立项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条件相对成熟时,积极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工作。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

  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将萨拉乌苏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融合。一是借助旅游宣介,大力宣传萨拉乌苏遗址的科考价值和自然风光,吸引人们关注萨拉乌苏、走进萨拉乌苏、了解萨拉乌苏。二是充分利用各类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比如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草原文化遗产日、中国旅游日及萨拉乌苏发现纪念日等,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旅游研学、徒步调研等各类活动,达到宣传宣介、关注了解、共同参与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的工作格局,共同推动萨拉乌苏遗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8月13日

     

  • 党政机关
  •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网站地图
    备网站标识码 :1506000009
  • 联系电话:0477-8183858
    联系地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国泰商务广场(CBD)T6栋19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