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域名:鄂尔多斯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政务
到人民中间去!鄂尔多斯文化卫士进基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职能作用,广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根据《鄂尔多斯市“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方案》要求,各旗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构立足执法工作实践,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扫黄打非”进基层
“扫黄打非”是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关乎国家稳定大局。为切实维护基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文化安全,各旗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构严密部署安排,始终以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底线为目标,切实加强“扫黄打非”进基层组织建设,旗(区)、乡镇、苏木、嘎查分层推进,促使“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初步形成了“上下联通、左右联动、网格监管、基层稳固”的“扫黄打非”一盘棋监管格局,并精心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进学校、进农村、进景点等一系列活动。
一是走进校园通过“扫黄打非”第二课堂、“护苗”网络安全主题班会以及拒绝盗版师生宣誓仪式,进一步激发了学校主阵地和社会各界参与“护苗”行动的凝聚力和创新力,有效引导少年儿童远离和抵制远离文化垃圾和有害出版物;二是通过聘请部分义务监督员组建了巡查队伍,及时发现并举报贩卖、制售非法盗版出版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扫黄打非”监管无盲区、无死角;三是通过规范各大旅游景区出版物销售点经营秩序,加强源头治理,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景区进出口、车站、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布12318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以及微信公众号,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便于群众及时投诉举报。同时,充分发挥“扫黄打非”督查员、网上巡查员、信息员、网格员以及文化志愿者的职能作用,对景区文化市场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动态监控;四是执法人员自创编写了“扫黄打非”三字经,通过快板、童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传播,在苏木嘎查设立“扫黄打非”宣传专栏,着力打造广场“扫黄打非”主题长廊,组织基层农牧民开展“扫黄打非”有奖知识问答,向群众免费发放“扫黄打非”工作专题定制扑克、洗洁精、干果盒等物资,并通过主要街道、广场悬挂灯杆旗、摆放草坪宣传标语牌等方式深化宣传效果;五是通过建立完善上门走访制度,向村牧民认真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基层群众用法维权意识,扩大“扫黄打非”社会影响力;经全国“扫黄打非” 办公室初评和实地抽样复核、专家评审,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之一。六是坚持广泛宣传与集中活动相结合,前移执法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针对乡村出版物市场零星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坚持“无证抓取缔,有证抓规范”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乡村牧区、城乡结合部流动地摊游商以及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等重点场所的日常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为广大群众营造健康绿色的文化生活环境。
扫黑除恶进基层
近期,根据中央、自治区党委以及市委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部署安排,两级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构始终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为契机,以“互联网+文化执法”平台为依托,设立扫黑除恶宣传专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切实履行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同时,健全线索发现移送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各项数据和材料收集、存档及上报工作。各旗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注重全面清查与重点清查相结合,对辖内歌舞游艺娱乐和网吧等文化经营场所欺行霸市、充当保护伞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采取不同形式在各乡村苏木嘎查范围内积极宣传扫黑除恶工作,向基层群众广泛普及法律法规,形成围剿基层黑恶势力的浓厚氛围,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法制宣传进基层
基层综合服务活动中,执法人员始终立足工作职能,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切实履行文化市场监管职能,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系列活动。集中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艺术品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以及12318受理投诉举报的范围内容。通过在活动现场悬挂横幅标语、在醒目地点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咨询台接受群众询问、公开受理举报投诉等活动形式,使群众广泛熟知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着力提高了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的知晓率,有效增强了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守法经营意识。此外,活动中还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扎实推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同时,组织执法骨干向群众细致讲解非法出版物的鉴别方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通过文化扶贫工作推动草原书屋建设,联合各大书店开展优秀出版物赠送活动,多措并举助推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执法机构累计发放文化市场领域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定制扑克、围裙、水杯等物资13000余份,播放文化卫士公益宣传片和“扫黄打非”正气侠宣传片900余次,积极营造了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关心支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从而推动我市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精准扶贫进基层
精准扶贫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2020年是否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两级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构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以及市委关于精准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具体要求,坚持执法监管与精准扶贫并重,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当前,文化市场管理队伍中在驻村工作队一线工作12人。其中,担任队长兼第一书记职务5人。各驻村工作队切实履行繁荣文化市场职责,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以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目标,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坚持新时期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和“扶贫必扶智”的新要求,致力于文化脱贫攻坚。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将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着力打造集党建宣传、群众文化活动、职业技能培训、惠民文艺演出、草原书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围绕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专业技术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艺及传承人,组织执法力量对境内文物古迹进行全面排查及梳理。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三下乡”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进农村活动,指导基层文艺团体、民间文化艺人、乡村文化能人自办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鼓励支持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充分契合群众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进一步树立乡风文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